中国经济网版权全部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收集传布视听节目允许证(0107190) (京ICP040090) 近期,港股市场震动,表里资金流向呈现不合。南向资金连续加年夜扫货力度,经由过程国际中介机构买卖的资金则处于净流出状况。分行业看,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的设置思绪是“科技+盈余”的哑铃型战略,对信息技巧、金融、可选花费板块的持股市值年夜幅晋升;外资则净流入医疗保健板块,净流出其他行业板块。 机构人欧洲杯十大滚球体育app士称,4月或迎来关税成绩、3月经济金融数据等验证窗口,港股市场短期稳定或加剧。跟着科技股的财报事迹失掉验证,基础面逻辑或连续支持港股的构造性行情表示。 谁在订价港股 2024年四序度以来,南向资金减速流入港股市场,而国际中介机构资金2025年以来浮现净流出态势。 依据Wind数据,南向资金在2024年10月净流入港股1250.20亿港元,为2021年1月以来初次月度净流入金额冲破1000亿港元。尔后,南向资金扫货港股力度不减,2024年12月、2025年1月至3月(停止3月25日)净流入金额分辨为954.49亿港元、1255.92亿港元、1527.78亿港元、1366.16亿港元。 据天风证券统计,经由过程国际中介机构买卖的资金净流出较为显明。停止3月19日,2025年以来,国际中介机构、中资中介机构、喷鼻港当地中介机构净流出港股市场的资金分辨为2136亿港元、274亿港元、318亿港元。 表里资金流向呈现不合,以后是谁在订价港股? “2021年以来,南向资金持有港股市值比重正逐年进步,由5.3%增至以后的超11%;而外资的持股比重团体在逐渐下滑,由47.76%降至43%邻近,当地中资跟港资的持股市值比重无显明变更。”天风证券战略首席剖析师、皇冠新体育APP最新版政策研讨院院长吴开达表现,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实现较为不错的涨幅,这标明从总体偏向上,新增流入的港股通资金对港股行情况成了支持。不外,从存量市场来看,以后外资仍然在港股中盘踞重要位置,恒生指数处于上涨时每每同期国际中介机构资金处于流入状况。这也象征着,从边沿下去看,经由过程国际中介机构流入的资金对港股市场构成了显明的推进感化。 海通证券战略研讨团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队以为,团体上看,外资在港股市场存量持股构造中仍盘踞主导位置,但跟着南向资金的大肆流入,其在港股的边沿订价权正逐渐晋升。 表里资金设置重点在哪儿 南向资金与国际中介机构资金在港股市场的设置重点有何差别? “从行业角度剖析,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的设置思绪是‘科技+盈余’的哑铃型战略,对信息技巧、金融、可选花费板块的持股市值年夜幅晋升。”吴开达表现,同期,外资仅对医疗保健行业有所增持,对其重仓偏向金融、可选花费、信息技巧行业有较年夜幅度减持。 依据Wind统计的港股通行业资金流向变化情形,在恒生行业板块中,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会合买入金融、非必须性花费板块,净买入金额均超国民币2000亿元。别的,资讯科技、电讯、医疗保健板块也均获青眼。 外资流向方面,依据中国河汉证券研讨院的研讨讲演,2025年以来,国际中介机构资金净流入医疗保健板块,净流出其他行业板块。就月度而言,国际中介机构资金1月份净流入医疗保健板块约43亿港元,2月份净流入资讯科技板块约344亿港元,3月份净流入非必须性花费板块约119亿港元。 港股行情逻辑行至那边 只管港股市场近期走势震动,但2025年以来其表示可圈可点。以后,港股行情逻辑行至那边? “基础面还是港股行情逻辑的基石。”华泰证券首席微观经济学家易峘表现,以后境外中资股已表露的财报表现,重要科技企业红利基础超预期,红利兑现跟AI工业的开展或连续支持港股市场行情。包含科技股与电信经营商在内的诸多企业都发布对算力、AI范畴的资源开销打算,以私有部分主导的AI+投资无望进入减速阶段,支持海内微观总需要。别的,翻新药等其余行业财报也有亮点,相干龙头企业在2025年或扭亏转盈,无望提振市场对翻新药出海营业的信念。 投资战略上,易峘倡议采取哑铃设置战略。一方面,设置港股互联网与科技硬件标的,掌握中美科技股代价重估机遇;另一方面,设置受益于花费安慰政策落地的新花费偏向。别的,易峘倡议存眷无望受益于AI开展,而且本身具有景气或政策催化的港股翻新药行业,以及红利预期绝对持重的盈余标的。 中国河汉证券首席战略剖析师杨超从中临时角度梳理了港股市场设置代价较高的三年夜主线:第一,政策支撑力度较年夜的花费板块。以后花费板块估值处于绝对低位,在一系列提振花费举动影响下,花费板块事迹无望连续改良。第二,事迹无望兑现的科技板块。在政策支撑跟技巧开展下,AI利用落地放慢,科技股无望从估值抬升阶段步入红利兑现阶段。科技板块仍然具有较年夜的投资机遇,尤其是AI、花费电子、半导体等板块。第三,投资收益稳固的高股息板块。高股息标的能够为投资者供给较为稳固的报答,是市场稳定时较好的避险资产。 (义务编纂:关婧) 中国经济网申明:股市资讯起源于配合媒体及机构,属作者团体观念,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形成投资倡议。投资者据此操纵,危险自担。